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母婴知识

小孩子生气咬人(宝宝咬人,小气等八种行为是否要制止他)

时间:2022-11-22 17:17:16 作者:周周 点击次数: 【 字体:

科普知识介绍:宝宝咬人、抠门等八种行为该不该制止?不知道为什么宝宝喜欢咬人。有喜欢撕纸玩扔东西的小的...我该怎么办?我该怎么办?我们来看看宝宝在生活中的以下八种行为。家长该不该制止?...

小孩子生气咬人(宝宝咬人

不知道为什么宝宝喜欢咬人。有喜欢撕纸玩扔东西的小的...我该怎么办?我该怎么办?我们来看看宝宝在生活中的以下八种行为。家长该不该制止?行为:咬人

分析:宝宝1岁时,咬人行为要停止!

宝宝4个月左右,即将出牙的时候,会因为牙龈肿胀等不适而咬玩具或最亲近的人。这个时候他还不明白咬人是对是错。就算他爸妈盯着他说“不准咬”,也没用。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吃一些果蔬片、饼干,或者研磨棒和牙胶,给他提供更多的咀嚼机会。这样宝宝可以减轻出牙的不适感,不会咬人。

宝宝1岁左右,有时候一激动就会咬人,不仅咬周围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,还会咬自己。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,只是用错了地方。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制止,明确严肃地告诉他,这是“不允许”的行为。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家长需要弄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,是发脾气,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?有的放矢,“对症下药”可以引导宝宝正确对待“咬人”。行为:撕纸

解析:不要停,让宝宝在撕纸中快乐!

当宝宝六七个月的时候,发现纸的形状可以变化,可以用手的动作发出声音,他就会感到高兴,好奇心得到满足,于是对撕纸情有独钟。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的探索行为,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。家长不应该阻止,相反,应该鼓励。

对于宝宝来说,撕纸不仅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,还可以锻炼小肌肉,发展手部精细动作,开发智力。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把纸撕成小块甚至纸片,慢慢教宝宝撕出形状和轮廓。这样,撕纸就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活动!

值得提醒的是,家长不要给宝宝撕有价值的文件或票据,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,防止病菌传播。行为:扔东西

分析:可以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,不建议严厉制止!

宝宝9个月左右的时候,会非常热衷于“扔东西”的游戏。凡是能抓到的东西,宝宝都会有意识地扔出去,他开心地咯咯笑。妈妈们有没有发现,所有的东西,不管是积木、球还是鞋子,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,宝宝在观察,在探索!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开始,也不用担心阻止宝宝扔东西。

在扔东西的过程中,锻炼了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,对各种物体有了新的认知。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“扔、扔、捡、捡”的游戏,同时引导宝宝养成把东西扔出去再拿回来的好习惯,让宝宝知道要自己去捡。

当然,家长也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,比如告诉宝宝什么该扔,什么不该扔,同时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!行为:玩弄生殖器

分析:需要制止,但不要对它大吼大叫。用转移来转移宝宝的兴趣。

男婴10个月大的时候,经常喜欢用手挠自己的“阴茎”,有时候还会使劲拉,很讨厌!其实男宝宝玩自己的生殖器是一种常见的探索行为。对他来说,“阴茎”就像肚脐、手指、脚趾一样只是他身体的一部分,但触摸他的生殖器会让他感到快乐,他会经常不自觉地玩弄它。其实女宝宝也会有类似的行为,比如磨蹭或者抚摸。而父母往往过于紧张,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可耻的不良习惯或性行为。

其实家长首先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,给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,让他们的手忙起来,无暇顾及自己的“阴茎”;其次,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,会对性产生好奇,家长可以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回答宝宝的性问题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家长要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卫生、有无异常,以消除宝宝身体上的不良刺激,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生殖器。行为:不好好吃饭,玩食物。

分析:不要严厉训斥,适当引导,让他自己吃。很多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,很会吃,但是到了1岁的时候,经常会把碗里的食物抢过来揉,弄得一塌糊涂,经常让妈妈感到头疼。

其实宝宝1岁左右,就会对自己做饭感兴趣了。吃饭的时候,他会情不自禁地去抓盘子里的食物。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,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。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,对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。当宝宝成功的拿起一个小饭团放进嘴里,他会很有成就感!这和被喂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所以,家长要允许宝宝用手抓食物。

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,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。即使他吃的“一塌糊涂”,家长也不要责怪他,要加强他对吃的兴趣。

行为:藏东西

分析:不要停,注意收拾好家里的贵重物品!

宝宝一岁半左右,就会爱上“藏东西”的游戏。他的玩具,他妈妈的手机,他爸爸的钥匙……都藏起来了。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,宝宝的记忆力得到了锻炼;当你发现隐藏的东西时,你可以有很强的成就感,增强宝宝的自信心。所以家长要信任和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,不要用“不”打他。

家长不妨和宝宝一起玩“藏东西找东西”的游戏。这样既能促进亲子关系,又能找出宝宝藏东西的规律。万一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,可以很快从宝宝们的“秘密基地”里找到。

当然,家长也要注意对宝宝有价值或危险的小物品,以免宝宝看到后随意触摸和藏匿,造成麻烦。

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,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。即使他吃的“一塌糊涂”,家长也不要责怪他,要加强他对吃的兴趣。

行为:攀爬

分析:不要阻止,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!

学会走路后,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加,宝宝会比学爬的时候喜欢爬得更高。这种体育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,也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觉的认知。所以,此时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说“不”,以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宝宝在玩“攀爬”游戏时,妈妈与宝宝的距离应保持在一臂之内,并搭建安全的活动场所,避免造成危险。比如,不要把可以垫的东西放在窗户和阳台上,用软垫包裹桌脚和桌角,把所有锋利或易碎的“危险品”收起来,在地上铺上厚厚的游戏垫...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。

行为:小气

分析:需要及时干预,引导宝宝学会分享。

宝宝一岁半以后,会变得很小气,经常抓着自己的玩具不放,不肯和其他孩子分享。这是因为3岁前的婴儿处于“自我中心期”,分不清“你、我、他”的区别。家长不必急着逼宝宝“大方”。而是应该以引导为主,让宝宝们树立主人翁的观念,然后慢慢学会分享。

在这个引导过程中,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交朋友,多和同龄人玩。当婴儿融入“群体”后,排外的“抠门”现象会大大改善。在体验了与人分享的乐趣后,宝宝自然会乐于与人分享。

现在大部分父母都是独生子女,要注意以身作则。父母耳目的影响,有助于培养宝宝“分享”的好习惯。

阅读全文

下一篇 : 儿童床有用吗(婴儿床有用吗,在婴儿床上怎么给孩子喂奶)

上一篇 : 培养孩子耐性的两大秘诀是(培养孩子耐性的两大秘诀是什么)